对爱因斯坦的前世做灵性研究

1. 引言

对爱因斯坦的前世做灵性研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 – 1955年4月18日)被广泛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被选为时代周刊的‘20世纪第一人物’。考虑到他作为科学家引人注目的世俗生活成就,我们对他的生活进行了灵性研究来了解他的灵性背景以及在这一生中他所获得的灵性进展。我们深感该学问对所有科学家们都很有用处。

 

 

 

2. 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前世的灵性探究

通过灵性研究我们发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这一生之前的灵性水平是50%。由于他前世生活中的高度善业,他在天堂(微妙世间)待了几个月。天堂处在宇宙中微妙正面世间(乐土)里面的开端。在天堂时他嘲笑了一些仙人的神圣的游戏。于是作为惩罚他在天堂的时间被截断然后他由此必须出生在人间。所以尽管他最终在人间获得了举世闻名的名声,由于他在天堂的愚行他必须放弃天堂超级愉快的存在,而且天堂的生活没有任何的不开心的事。如果跟体验天堂比较的话,地球上生活所给我们的如过山车一样的快乐与悲伤本来就是惩罚。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具有接到地球上知识的能力

他曾有强烈的欲望通过科学帮助人类。因此加上他良好的灵性水平,他有能力通过他心理的微妙功能而接触宇宙的第五知识平面。我们在关于第六感的文章解释到人如何能通过他们的微妙心理与智力来获得知识。

神的一切心智包含着全宇宙的知识。所以通过它能得到任何答案。神的一切心智以微妙频率的形式在各个七个知识平面运行。所以七个知识平面由多种微妙频率而做成。取决于一个人的灵性水平,某人能接收的知识会从越发高越发微妙的频率而来。第七个知识平面是最高最微妙的。

由于他激烈的好奇心和他的灵性水平,他能发觉到来自比较高的知识平面的灵性思想。其实他大部分最开拓性的成就例如E=MC2 实际上是因为从知识平面接到的知识。不过他接到的灵性知识才达到了心理上的水平。原因是虽然他的灵性水平相对比较高得多,但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缺乏灵性思维上和理解上的基础。

问题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没能够把他的灵性知识运用在人类的灵性增长上。所以他接到的念头没得以行动,即这些念头没被用到他的学说中。

一些微妙巫师(māntriks)想干扰爱因斯坦接到第五知识平面中的念头的过程。他们试图把知识盗走并且传给无神论主义的科学家们然后用黑能量来改变这个知识。他们的想法是要煽动这些无神论科学家们,想把灵性思想转化为科学的观点而由此驳斥灵性科学。但这些科学家们没有爱因斯坦优秀,离根据这个知识展开新的原理还差得远,他们甚至看不懂这些原理。

4. 忽略他灵性的目标

在神圣天赋的基础上即出色的智力,稳定性和恒心,他使科学界发生了彻底改革并为了后代的科学家们奠定了基础。但后来他自己迷上了他的研究而没有追逐真正的双重生活目标,其中一个是回到神的境界。

我们当代的整个教育体制的设置是为了帮我们实现世俗追求并在世俗范式里取得成功。不过这不是人生的目的。我们人生目的是完成我们的业力账户以及取得灵性进步为了最终与神相融。我们当代教育体制的课程把这个事情给忽略了。相对应来讲,除非我们的世俗追求出于灵性的考虑,即帮助自己和人类取得灵性增长,它只会制造越来越多的业力账户以便使我们留在生与死的循环中。

5. 唯有圣人有能力做优秀科学家

如果科学要有绝对性它必须考虑到一切维度,即生理,心理以及灵性维度。因现代科学不考虑到灵性维度,它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范式而且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发现同样的事情会出现不同的理论,比如光的本质原来被声称是粒子、然后是波形,然后是粒子与波形的双重本质。

唯有灵性科学是不变的并且具有绝对性,它的范围也包括灵性维度。那是为何灵性科学的理论始终如一,可它的理论的适用方式会根据时代而变。

虽然科学家们是优秀人才,会发现生活中的有形世俗事件背后的科学原因,但是科学原因背后的真正原因或根源只有通过灵性科学才能得知。直到了解这个根源,这个人(科学家)虽然优秀出名但是从灵性的观点上他还被认为属于下级地位。唯有圣人 能做优秀的科学家因为他们能明白事件背后的科学以及灵性原因。这里存在的悖论是虽然圣人的科学天赋最高,但他们对研究和积累知识的整个观念都倾向于帮助人类得到神的境界而不是为了世俗的发明。

6. 当代科学家们的窘况

因为科学家们研究的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非绝对性的,他们时刻既不满足又紧张。在每个新发现和新发明的到来之后科学家们还面对一种不完备的感觉,就是‘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这经常致使越发多对生活的要求。在他们人生后段当他们发现身体已经跟不上他们的期望值,即他们变得衰老虚弱,他们生活的内在质量就迅速下滑。这样的过程在爱因斯坦的情况也如此。即使爱因斯坦外表看起来开心但他的眼睛显得难过。这是因为对科学的热情给不了十足的满足感。所以每个发现为不完整导致最终人会变得沮丧。

反过来圣人做事的时候总是没有期望并脱离了世俗愉快。他们总保持的感觉是“我为了服务神而活着,只有神是做者,神通过我做一切。”他们的自我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们生活在极乐(Bliss)之中而且他们从生与死的循环获得解脱。

7.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人生的灵性结果

即使某人出生时具有某个神圣特质如强烈的好奇心,除非这个好奇心向着与神相容的目标前进他无法过着求知者(seeker)的生活。爱因斯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致激发了他的微妙心智。由于他缺乏灵修,该激发不是永远继续。于是他无法取得神圣的益处,那就是灵性知识。因此虽然他的生活充满了世俗名望,从灵性角度来讲他的生活不充足。所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到了冥界(Bhuvarlok),这是比原来的微妙世间天堂还要低的世间。

请参考我们的文章‘死亡后发生什么事?’。

如果出色的智力没有灵性修炼(根据灵修的六项基本原则)的补助,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从灵性的角度上被浪费掉,哪怕他从世俗的角度上获得名望和帮助人类。爱因斯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某人除了世俗努力之外还根据灵修的六项基本原则做灵性修炼,那么他就能避免浪费生命。